立體扶貧看板橋_中JIUYI俱意翻修設計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湖北日報訊

記者 韓少林 范步 汪明 通訊員李江湖

2退休宅設計月27日,正月初九。通山縣大畈鎮板橋村,依舊沉浸在春節的喜慶中。

今年的喜慶較之以往,豐富了許多:橋通路通、喬遷新居、踏上脫貧奔小康新路……

作為全縣去年10個扶貧重點村之一,板橋村通過一年努力,成了脫貧致富的樣板村。縣委書記杜文清說養生住宅,板橋村的變化,是通山縣立體扶貧的一個縮影。

二次流轉山林地

山民變身成股民

板橋村全村1700余人,人均擁有2畝以上山林,有的種油茶、有的種柑橘、有的種楠竹,規模小,沒有龍頭企業帶動,群眾富不起來。

坐擁大好青山,三分之一人口難以擺脫貧困。

去年4月,村里引進湖北天宇公司,通過山地二次流轉,集中3000余畝山林連片發展油茶,形成“公司+基地+村委會+農戶”的新模式。

鎮黨委書記金大德介紹,所謂二次流轉,就是村委會先從村民手中流轉山林,然后再集中流轉給公司。村委會以山林入股,占公司股份20%,村民在村委會帶領下,成為了公司股民:每年按流轉面積收取山林租金,并享受利潤分紅,還可以在基地干活掙工豪宅設計資。“二次流轉極大民生社區室內設計地發揮了村委會的作用,既避免了公司與村民在流轉、利益分配方面的糾葛,成功設計家豪宅實現林地成片開發,村委會還代表村民參與公司管理,確保了村民利益。loft風室內設計客變設計金大德說。大直室內設計

記者來到天宇公司油茶基地,春雨浸潤漫山新禪風室內設計土,一排排剛種下的茶苗正萌發新芽。“五年后進入盛果期,每畝會所設計利潤不低于3000元。按占股分紅,村民每畝每年起碼能分到600元。”村支書劉鶴鳴說,“油茶穩產收獲期在80年以上,大家往后有好日子過嘍。”

私人招待所設計58歲的村民章拔干,子女已成家,目前與老伴單過。兩老名下的15畝荒山,過去一分錢收益也沒有,這次全部流轉了。在與記者交談中,他始終樂呵呵的:“將來年年有分紅,養老日式住宅設計不用愁了。”老章身體健朗無毒建材,平時在基地干些栽苗、施肥、澆水、除草的活兒,一天110元,老板還包三餐伙食。

讓章拔干樂得合不攏嘴的還有一件喜事:住了大半輩子土坯房的他,春節前搬進了新新古典設計房。“加上廚房廁所,有將近100平方米。新房子避風擋雨,這個年過得暖和。”老章說,建房花了4.5萬元,政府扶貧補助有3萬元,自己只出1.5萬元身心診所設計

政府出資做網箱

特困村民收“魚租”

52歲的聾啞村婦全移定沒有勞動能力,丈夫去世,兒子還在上學,是有名的特困戶。春節前,她也住進了新房。

她的新房,是省紀委、監察廳援建的。73平方米,外墻貼上了瓷磚,室內裝飾一新,客廳擺上了實木沙發。見到村支書劉鶴鳴,她用手語不停地表達感激之情。

全移定長期靠扶貧補助和殘疾人補助生活。“過去扶貧是給錢給物資,可總有用完的時候。”劉鶴鳴說,“去年,省紀委到板橋村掛點扶貧,提出狠抓產業發展的新樂齡住宅設計思路,特別強調產業發展要照顧大多數。”按這個思路,板橋村利用富水湖水資源,大力發展以富水鳙魚為代表的水產產業。同時,改變過去直接發錢發物給商業空間室內設計特困戶的做法,政府出資幫綠裝修設計沒有養殖能力和技術的特困戶建網箱天母室內設計,再幫他們把網箱租給養殖大戶,12個養殖大戶一對一幫扶全村12個特困戶。“政府出資8800元,給全移定做了十口網箱,每年光租金就有6000元。”劉鶴鳴說,兩人每月各有低保金190元,一年就是4560元,加上每年的扶貧金1200元。“平均每月有上千元,這母子倆的日子,總算好起來了。”親子空間設計

修橋修路建新村

板橋踏上致富路

富水湖又名富水水庫,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庫區淹了七個鄉鎮,10萬牙醫診所設計村民為支持國家建設而移民。

當時移民修建的土坯房,經過半個世紀的風雨侵蝕,已經破敗。板橋村健康住宅于去年6月根據“避險解困”專項規劃,在核電公路旁安排重建地基,集中建起了白鷺新村。

這是通山縣庫區移民避險解困的12個集中安置點之一。目前,一期48套樓房基本完工,統一設計的三層建筑,一色的白墻,荊楚特色的飛檐翹角,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每戶面積220平方米,寬敞得很。”即將搬進新村的村民劉道遊艇設計皇一有空就來看看。

縣扶貧辦主任柯振華介紹,白鷺新村旁邊就是富水湖,離著名旅游景點隱水洞也不遠,縣空間心理學里將引導新遷過來的村民發展旅游產業,新村旁規劃了垂釣園、沙灘浴場,做農家樂中醫診所設計會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縣委書記杜文清要求,把扶貧搬遷、生態移民與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等結侘寂風老屋翻新起來,確保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

據了解,通山縣的住房困難戶、危房戶等,共有8100多家,2014年按這一思路,安置了2800多戶,剩下的力爭兩年內全部解決。

時近中午,春雨如綠設計師注。采訪車穿行在過去長期受困于交通的板橋村,一路THE R3 寓所通暢。

去年,為方便村民出行,板橋村利用扶貧資金建起了寬10米、長246米的板茶大橋,富水兩岸連成一片。

劉鶴鳴說,板橋村雖然山水資源好,過去交通不便,“家家窮得醫美診所設計叮當響,有女不嫁板橋郎”,現在橋通路暢,就不愁日子不紅火了。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