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6月30日的廣東省扶貧濟困日上,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及副主席楊惠妍再次捐出1億元支持廣東的扶貧濟困事業。自2010年開始,碧桂園全面系統參與全國各地扶貧濟困工程。碧桂園和董事局主席楊國強視這份事業為房地產事業之外的“第二份事業”。在2012年楊國強先生向社會承諾:“今后10年,和女兒楊惠妍再拿10億元,每年1個億,專門用于扶貧”,“十億叔”的美名不脛而走,今年楊國強再次兌現了承諾。
碧桂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客變設計扶貧濟困理念也落親子空間設計實到各項扶貧濟困工程當中。四年來,在新古典設計碧桂園扶貧濟困辦公室與當地政府的具體工作下,碧桂園的扶貧濟困事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有力促進了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碧桂園在清遠市英德樹山村整村改造和綠色產業扶貧項目,已經成為新時期扶貧工作的新樣板。花都梯面鎮特色小鎮的改造、肇慶下帥鄉的移民改造工程、佛岡水頭鎮全民技能提升項目和生水塘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都在碧桂園的支持下,因地制宜,一改以往貧窮落后的面貌。
扶貧新樣板——清遠樹山村
自廣東省委、省政府發出“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雙到”扶貧號召后,碧桂園集團先后考察了8個省級貧困村。2010年7月,選定英德市西牛鎮樹山村開展綠色產業扶貧。值得一提的是,為結合黨中央在全國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在項目的推進過程中加強領導,作為非公企業,碧桂園首開先河在項目部設立的黨支部。事實證明,在行動和號召力上黨支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碧桂園扶貧濟困工作的一次有益嘗試,同時為非公企業黨建樹立了一個成功的樣板,為社會所關注。
碧桂園在樹山村做出了三年承諾:第一,讓村民住新房、走新路、喝上干凈衛生的自來水,人居、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老屋翻新第二,讓樹山村民收入大幅提升。第三,讓樹山村民精神中醫診所設計面貌更加勤勞、文明、祥和。
搬新家,住新房
2011年樹山村羅屋和熊屋兩個自然村123戶的整村住房改造完工交付使用,村民率先住進了干凈、衛生、漂亮的樓房。煙墩、橫檔、埌子、地沖設計家豪宅、山邊五個自然村117戶村民繼羅屋、熊屋村之后,申請參加了住房改造。2011年8月,碧桂園綠色產業扶貧項目二期住房改造工程啟動。
20loft風室內設計12年年底,第二批新房建設完成,村民們看到分到的二層小別墅欣喜不已。村民曾金水,是土生土長的樹山村村民,住了28年泥磚房。2011年,他老房子被拆除,一家七口人住進臨時搭建的木房里。改造工程很快完工,看到即將可以搬進這寬敞明亮的新房,曾金水心中的喜悅難以言表。
新房每層高兩層半,實用面積110平方米,當時造價大概十萬元,采用村民空間心理學自己出3萬5,政府幫扶1萬5,企業幫扶5萬方式。對于確實無法籌集到3.5萬元的村民,碧桂園去和銀行協商,通過貼息或擔保貸款形式幫其籌錢,并通過發展苗木產業或勞動力轉移讓其增加收入償還貸款。
綠色產業,成效顯著
發展綠色產業,碧桂園采用“借本你種,賣了還本,賺了歸你,再借再還,勤勞致富”的先進扶貧理念,因地制宜,將碧桂園和樹山村山多田少、水源充沛的優勢結合起來,按“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樹山村發展綠色產業:成立苗圃示范基地,由碧桂園派駐技術人員,免費對村民進行培訓,按市場價提供種苗,引導村民成立苗木合作社作為發展平臺,村民提供土地和勞動力,苗木栽培達到一定條件后,由碧桂園按市場價或保護價負責收購。由于苗木成本較大,碧桂園為農戶墊付50%-9豪宅設計0%的種苗款,農戶賣了之后再還本,賺錢歸農戶,還本后發展下一批苗木時可以再借,只要勤勞肯干,一定可以脫貧致富。
樹山村村民第一次接觸種苗木,既興奮又懷疑。當碧桂園給村民們提供種苗時,村民們腦海里只有一個問題:“種苗賺得了錢嗎?”綠裝修設計村支書羅世煌在碧桂園的鼓勵下,帶頭種植,花了500元種了一畝,收成后純利潤達7000元。這下子,村民們都相信了,因為確實是比種田醫美診所設計好得多,紛紛表示愿意加入苗木種植當中。
目綠設計師前,碧桂園集團投資建成25畝苗圃示范基地,實際為農戶墊資400萬元購買苗木,已有156戶農戶(其中貧困戶33戶)領取種苗,種植面積260余畝。截止目前,銷售苗木約1200萬元,村民實際收益480余萬元,戶均增收超過3萬元,真正做到“造血式”脫貧致富,讓樹山村村民收入大幅提升。
完善建設,優化生活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建設方面,完成樹山所有道路工程改造。飲水工程方面,為了讓村民喝上干養生住宅凈、衛生、便利的自來水,投入約200萬元,完成熊屋、羅屋、橫檔、龍潭坑共四個飲水工程建設。電網、通訊改造也已完成三期建設。
根據碧桂園對樹山村綠色產業扶貧項目的三年規劃是:就地建設新農村,把脫貧致富的產業引進村,整體推進道路、房、水、電、通訊建設,優化生產生活條件。目前,樹山村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
項目實施以來,也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贊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各主流媒體也專題禪風室內設計報道了項目有關情況。甚至引起了國際友人的關注,目前已有來自非洲、亞洲等國家的國際友人參觀考察了項目,并對此贊不絕口。
肇慶:建設新農村示范點
基于在英德樹山村的成功經驗,碧桂園集團在“雙到”扶貧第二站的肇慶懷集下帥鄉同樣實施了六大工程,但因地制宜,從實際情況出發并不完會所設計全照搬之前的做法。
在綠色產業扶持方面,首先碧桂園從下帥鄉的實際出發,捐資3000萬元定向用于懷集縣開展綠色產業扶貧項目和發展生姜這一當地特色農產品。其中1200萬元在懷集縣第一中學天湖校區建成占地5,768平方米、建筑面積為6560.69平方米的碧桂園農民工培訓大樓,用于培訓農民,使其掌握一技之長,順利實現就業,勤勞致富。
通過廣東省扶貧基金會捐款50多萬元,在下帥鄉富農生姜專業合作社設立碧桂園下帥民族鄉綠色產業扶貧基金。合作社借資90%(農戶自籌10%)的THE R3 寓所姜種款為貧困戶和大戶購買姜種,合作社統一提供技術培訓、技術指導、統一采購農藥肥料、統一銷售。碧桂園派出扶貧小組和技術人員,統一購買生產資料(姜種、肥料等),提供種子和技術支持,進行規范化種植。生姜成長收成后,由碧桂園根據市場行情為合作社提供資金以保護價收購,減低農戶風險,保證種植農戶的利益。現合作社已移交給村民自己管理。
在住房改造工程方面,碧桂園在下帥鄉繼續健康住宅采取“政府補助一點,企業幫扶一點,農戶自籌一點”的辦法,大力推進貧困戶泥磚房改造及新村示范點建設。下帥民族鄉貧困戶中磚木結構房屋共238戶(其中危房52戶),2011年底全部幫扶改造為鋼筋水泥樓房,村民們住進寬敞安全的新房,簡直不敢相信。同時,為改善村容村貌及貧困戶生活環境,碧桂園對村民的泥磚房進行統一改造工作,建設全新居民新村,實現住房亮化、村道硬化、飲水凈化的目標。
在改善飲水工程方面,鑒于下帥民族鄉村民飲用水基本上都是引用山涌水,水量、衛生狀況及保證率等均達不到安全標準。碧桂園通過充分調查研究,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密切配合下,認真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實施方案,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下帥民族鄉飲水工程建設于2011年10月全面完成,徹底改善該民族鄉農戶飲水條件,讓群眾吃上干凈、方便的自來水。
目前,綠色扶貧、房屋改造、私人招待所設計道路硬底化、電網改造、飲水工程和醫療保險六大工程碧桂園均派出骨干力量全程跟蹤落實各項目,2012年下帥民族鄉貧困人口人均年收入達到2500元以上,5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實現整鄉脫貧目標,使下帥少數民族鄉成為全省少數民族鄉科學發展排頭兵。
因地制宜,造血扶貧
碧桂園在清遠樹山村成功踐行“借本你種,賣了還本,賺了歸你,再借再還,勤勞致富”的先進扶貧理念后,因地制宜地將理念帶到肇慶懷集下帥鄉,在當地政府、村委會等共同努力下,通過產業扶貧,改善民生工程,真正地帶領村民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生活。在積累樹山村和下帥鄉寶貴經驗后,碧桂園更有自信參身心診所設計與到更多的扶貧工程中。
廣州花都梯面鎮
2011年6月23日,為積極響應廣州市農村扶貧建設工作,促進廣州市北部山區大建設大發展,碧桂園集團對口幫扶花都區梯面鎮開展系列扶貧改造項目,計劃將梯面鎮建設成旅游名鎮、文化名鎮和生態名鎮。碧桂園派出10名工作人員組成扶貧開發工作小組正式進駐梯面鎮開展系列幫扶工作。經過近三年的努力,重點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建配套設施的建設,成效顯著,包括衛生院改擴建工程、幼兒園敬老院改造工無毒建材程、安置公寓樓建設工作、旅游風情街等等。
除了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幫扶項目,碧桂園還特別重視通過教育扶貧、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等方式全方位幫扶當地群眾。在教育扶貧方面,碧桂園捐贈200萬元不動本基金設立教學基金,資助貧困學生,獎勵優秀學生和老師。在產業扶貧方面,通過多次走訪調研村里產業發展情況,借鑒在清遠樹山村的成功經驗,貫徹“借本你種,賣了還本,賺了歸你,再借再還,勤勞致富”的理念,幫助梯面鎮薄弱村發展低碳、環保、無污染的產業發展項目,并獲得村民一致認可。
清遠生水塘村
2012年,碧桂園生水塘新村,采用整村推進形式開創了佛岡村企合作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嶄新模式。碧桂園生水塘新村項目是碧桂園在佛岡開展的四個扶貧項目之一,主要解決當地村民住房牙醫診所設計難、農民增收難的問題。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500萬元,資金來源主要由碧桂園支持、縣鎮支持和村民自籌。該新村占地面積50多畝,動工建設安居房52套,每套面積約141平方米。建成后除生水塘村實行整村搬遷外,還將安置長嶺、王泥坑、龍盤等周邊自然村的住房困難戶進村,共計52戶約250人。
生水塘村的村民黃其金表示,從確定新村選址后,自己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過來看了,特別是新村開工建設后,他來工地就更加頻繁了。他說:“畢竟這些別墅以后會有自己家的一套,所以大家都很關心它的質量問題,只要有時間我都會過來看一看,也算是起到一個督促進度和監管質量的作用。”
龍塘村委村書記林榮錫談到,生水塘新村的建設全部按高標準進行,并且充分結合本土特色,尊重原有村民的生產遊艇設計生活習慣。村內的巷道將采用三縱三橫網格結構,房頂設有“鍋耳”,房前屋后均有小花園等頗具嶺南廣府民居特色的裝飾。此外,新村還配套建設標準的村文化中心、公園、籃球場、文化室等活動設施,并規劃建設垃圾集中收集點和雨污分流無公害環保污樂齡住宅設計水處理池以及太陽能路燈等。
新村在建設過程中也并不是完全一帆風順,也遇到征地拆遷等難題。比如在新村前原有一塊族墳,涉及科旺、小梅、龍塘等村幾萬人的族墳,要將其遷移走并不容易。為此,該村理事會成員,以及鎮、村干部反復耐心地做相關群眾思想工作,甚至南下到廣州、深圳等地說服一些影響力較大的該姓宗親,最終才得到理解與支持,成功遷墳。
佛岡水頭鎮
2012年碧桂園集團幫扶佛岡縣水頭鎮開展全民技能提升項目,通過科學系統地培訓村民,提升自身專業技能,從而獲得更高的收入。2014年6月16日,碧桂園集團在佛岡縣城舉辦3個專業培訓班開班儀式。繼2014年5月有71名婦女參加家政育嬰師培訓班后,又有50多位農民將擁有一技之長,以便通過就業增加家庭經濟收入。培訓期約為一個月,近期還將陸續舉辦叉車駕駛、電工等培訓專業。目前,該項目已有400多人報名,預計2014年新增加培訓人數會超過1200人。碧桂園集天母室內設計團方面稱,2014年培訓力度比往年有所加大,力爭培訓總人數突破10000人次,使得水頭鎮的受益率達到80%左右。
根據目前勞動力市場需求,培訓班開日式住宅設計設了侘寂風叉車駕駛、吊車司機、電工、焊接、汽車維修、財務會計、室內設計、計算機技術和家政育嬰師九大培訓專業,村民可進行“自助式”選擇。為方便學員參加,培訓班分成縣城班和鄉村班,分別在白天和晚上進行培訓。
兩年來,該項目共培訓學員4077人次,2482人獲得了相應技能證書。經過技能培訓后,學員“身價”得到提高,月工資普遍提高了20%以上。佛岡水頭鎮石潭村村民小廖原來在清遠源潭某陶瓷廠上班,待遇并不理想,回到鎮里參加叉車司機專業培訓后,從普工轉為叉車司機,工資也隨之翻倍,從原來的2000多元提升到4000多元。
為幫助推薦就業,碧桂園集團還聯大直室內設計合佛岡縣人社局、水頭鎮政府和培訓機構,先后舉辦兩次全民技能提升項目現場公開招聘會,引進企業前來招工,簽訂人才輸送協議,保障學員輸送渠道的暢通,為廣大受訓學員搭建了外出務工的平臺。目前,佛岡縣共有400多名參加家政育嬰師培訓的學員都已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從事月嫂的月工資普遍在5000至7000元之間,從事家政的月工資也有3000至3500元,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村民的就業質量和家庭經濟收入。
結語
清遠樹山村村支書羅世煌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不能總指望別人幫扶,要懂得自己如何經營,如何走市場,才能真正告別貧窮。碧桂園,將“授人以漁”的扶貧理念和造血式扶貧思路落到實處,結合不同地區特點,探索脫貧致富新商業空間室內設計道路,帶領村民真正告別貧窮。作為企業,首先要有明確的思路和扶貧的重點民生社區室內設計,注重長效機制進村;其次結合自身優勢,將專業技術帶到村民身邊,做到造血功能進村;聯動政府部門、村委會、黨支部、銀行等資源,解決村民民生基建工程,做到雪中送炭進村;最后,將良好精神風貌帶進門,倡導文明,鼓勵村民通過自身努力,發家致富。
楊國強先生截止今年,已捐資超過18億元。碧桂園集團,在其帶領下,一直將“授人以漁”的扶貧濟困理念運用至每個扶貧工程,如今,各個項目已卓見成效,碩果累累,這一切都是“對人好,對社會好”企業理念的體現,是一個有良心、有社會責任感的陽光企業的體現。(搜房網)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