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農家聽心聲JIUYI俱意診所設計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山東東平縣斑鳩店鎮路村

無地移民遷新居

老屋翻新

本報記者 劉成友

屋外陽光燦爛,屋里喜氣洋洋。“住著舒服,比老房子不知好多少。”68歲的劉樹更一臉滿足。

貧困戶劉樹更,家住,典型的無地移民。一家五口,兩個孫子在上學,只靠兒子一人在外打工,一年收入只有1萬元,生活十分艱難。幾十年的土屋,破爛不堪。如今,新建的移民社區,讓老劉洗腳上樓。這是他在新房子里度過的第一個新年。

讓老劉欣慰的是,他家是庫區移民,每人補貼2.5萬元,再加上老屋評估補樂齡住宅設計的錢,沒花錢就搬進了路村新社區。

東平縣移民局局長尚夢峰帶記者參觀新社區,依山傍水。水、電、路、通訊、網絡樣樣都有,圖書室、學校、老年公寓、衛生室、超市等,一應俱全。“在東平,有4.6萬人被納入無地移民避險脫困工程。”尚夢峰說,50多年前,為保黃河安瀾,國家興建東平湖水庫,24.5萬農民背井離鄉成為移民,其中4.6萬移民沒有土地,住房狹窄,長期掙扎在貧困線上。

2014年,東平縣納入全國第一批移民避險新古典設計脫困工作試點,18個移民社區分三期建設,涉及54個無地移民村、11個特困村,惠及無地移民4.6萬人,劉樹更們終醫美診所設計于迎來好光景。目前新社區開工建設24棟,已經封頂23棟,完成選房380戶,搬遷安置商業空間室內設計了142戶。

民生社區室內設計不僅住新房,還有新活計,讓老劉摘了貧困帽。縣里搞精準扶貧,扶持鎮上建起蔬菜大棚,承包給健康住宅移民群眾。“我和兒媳都在大棚里打工,每年收入能增加一萬五。”老劉說,兒子也動了心,決定春節后不再親子空間設計出門打工,準備承包個大棚,以后不愁富不起來。

安徽旌日式住宅設計德縣路西村

客變設計

鄉村游帶富貧困戶

韓俊杰 李 闊

上海的張先生近日與朋友相約,自駕來到安徽省旌德縣三溪鎮路西村農民王德喜開設的私人招待所設計客棧——溪水人家,這已是張先生第七次來路西村旅游。隨著路西村名聲遠揚,越來越多的江浙滬游客來到這里,體驗秀美的田園風光,品嘗豪宅設計獨具特色的山貨。

路西村位于旌德縣城西北20公里,山水環繞,空中俯瞰,猶如一幅山水畫。過去,這里雖有千年古埂、空中茶園和原始森林等秀美景色,但因交通不中醫診所設計便、基礎設施不全,長期藏在山中人未識。村黨總支書記黃曉本告訴記者,2015年,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全域旅游”,村里抓住機遇,整合路西獨特的生態資源,去無毒建材年成功爭創了國家AAA級景區。

63歲的馬來青是路西村的貧困戶。在村支兩委和親戚朋友的幫助支持下,2015年,馬來青投資建設了有6個標間的濱河民宿,客棧環境優美、房間整潔,還有免費寬帶……“去年純收入有1萬多元,今年可能會到2萬元。”一年內就脫了貧,這讓馬來青真心高興。

目前,路西村尚有貧困戶26戶51人,為了讓他們盡早脫貧,村里采取多種措施,鼓勵和支持貧困戶利用自有房屋改造開展農家樂;引導貧困戶進行特色農產品種植養殖;優先聘養生住宅用具備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為他們提供保潔員、服務員等就業崗位。這兩年,路西村還先后引進了外地客商。“如今,僅客商給村集體的承包費用每年就有23萬元,以后每年還要按照10%的速度增加。”對于路西村的未來發展,黃曉本信心十遊艇設計足。

河南洛陽伊濱區掘山村

村里通了天然氣

本報記者 智春麗

正月初十,來到河南洛陽市伊濱區掘山村,一條條街道齊整,大紅燈籠高高掛,還飄著濃濃的年味。尤其惹人注意的是,與水泥硬化道路一起通到每家每戶的,還有一排排黃色的“空中管道”。這就是村里去年剛修通的天然氣管道。

走進一家農戶,女主人許麗君正在廚房里擦洗。裝著整體櫥柜、抽油煙機、洗手池的廚房干凈整潔。女主人對新裝置贊不絕口,“改了以后干凈多了,以前冬天燒煤球,又臟又嗆人,改成天然氣后,真干凈!”

掘山村村委會主任方慶虎說,村里860戶人家空間心理學,包括所住位置比較偏僻的,都通了天然氣。管道改造的成大直室內設計本,村里綠設計師補貼一部分,村民自己出一部分,每家投入3000元左右。“現在日子好了,村民不差這點錢,都愿意出。”

伊濱區退休宅設計環保局局長王國瑞介紹說,現在對環保越來越重視,去年區里下大力氣治理大氣污染,轄區五鎮全面推進了燃氣管網改造、“煤改氣”“煤改電”工程。類似掘山村這樣的改造,以后會在更大范圍鋪開,而工業企業的“煤改氣”力度更大。

伊濱區管loft風室內設計委會人大副主任馬芳說,區里去年完成新鋪設燃氣中壓管道100公里,完成清潔能源改造企業160余家。清潔能源的推廣使用,降低了大氣污染物的排放。

吉林農安縣群眾村

今年種啥心有譜

本報記者 孟海鷹設計家豪宅

“年過完了,就該準備種地啦。”坐在吉林省農安縣農安鎮群眾村村民尉武家熱乎乎的炕頭上,記者和鄉親們聊起他們的最侘寂風熱話題,今年種點啥。

45歲的尉武一家三口,兒子在長春打工,他和妻子在家種地身心診所設計,地只有一坰(15畝)多,可是日子過得小康。院子整潔牙醫診所設計,屋里暖和。廚房鋪的是地磚,室內的廁所有抽水馬桶。

夫妻倆自豪地算起了去年家里的種地賬:7畝多地種紅甜菜,產8萬來斤,現在的行情是8毛,THE R3 寓所可以賣7萬元左右。其它的種了蘿卜,今年行情一般,能賺8000多元吧。今年,紅甜菜還得種,其它種啥,還得再合計合計。

綠裝修設計“我們村嘗到了調整種植結構的甜頭。”53歲的村民陳子全接過尉武的話頭:“2016年,除去成本,我這一坰地能賺5萬多元吧。”

“村里一年掙個十來萬的人家大有人在。不少村民不僅訂單農業做起來了,有的在網上把產品都賣到了國外。”當了多年村支書的劉忠義很有心得:結構必須調整。農民思想轉變困難,他們需要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群眾村現在是吉林省規模最大的出口胡蘿卜基地村。陳子全說,“剛開始不敢種,后來看劉書記種得真不錯,掙錢了,大家伙才敢種。現在,我們心思更活泛了,一塊地肯定要掂量掂量到底種啥更好。”

劉忠義說,去年年初,村里結合市場供需情況及村里土地會所設計情況,確定了在以胡蘿禪風室內設計卜為主的基礎上種植紅心甜菜、大蔥、地瓜、葡萄等多品種的種植清單。“全村717天母室內設計戶居民,去年有400多戶換上了抽水馬桶。32戶貧困戶已有25戶脫貧。”劉忠義說,今年要在提高種植質量和標準上下功夫。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